第二千四百一十三章 真正的归墟(第2页)
“瘴疠瘟君……”
鬼藏大圣念出一个名字,自然也是从无弦和断鞘口中听来的。
种种迹象表明,镇压之物应当落到了瘴疠瘟君手里,只是不知一个小小妖王是怎么拿到的,除非宝物因为某种原因,自行现世。
记得魔头曾说,封印已经松动,大变将至,估计早已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此界了……
鬼藏大圣心知,莲渡大泽里有很多妖王是有背景的,不过瘴疠瘟君背后若有妖圣,墨砚他们也蹦跶不到今天。瘴疠瘟君是和墨砚一起失踪的,现在一切都指向同一个地方!
下一刻,无弦和断鞘突然发现鬼藏大圣不见了,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
“五仙斋?”
鬼藏大圣在云端俯瞰,看到驻扎在湖边的五仙斋高手。
在他成名之前,就对五仙斋早有耳闻,那位斋主非常神秘,据说跟几位妖圣都有交情。
如今莲渡大泽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鬼藏大圣想了想,没有轻举妄动,略施小计,查清原委,看向湖面。
令他意外的是,他看到的竟也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湖泊,没有任何异常。
深渊、墨迹,都不存在,毫无痕迹!
五仙斋劳师动众,不可能是假的,也就是说,这里也有一处连他都无法察觉的秘境!
事实上,莲渡大泽隐藏了太多秘密,正因如此,没有任何一位大圣能够霸占这里,经各方博弈,明争暗斗,才形成今日格局。
存在这样的秘境并不奇怪,关键是两处秘境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否和他要找的东西有关?
鬼藏大圣悄悄潜入湖底,一寸寸搜寻,一无所获,浮出水面,没有对五仙斋出手,只留下一道血影监视,本尊又返回映月湖底。
发丝化作血丝,刺入石壁,又将那条溪流激发出来。
虽无镇压之物,未必不能开启此门,但强行打开,万一动静太大,不好收场,唯有徐徐图之。
“哦,险些忘了你们,”鬼藏大圣这才想起无弦和断鞘,尚不知他们的跟脚,“还不快现出原形!”
无弦和断鞘眼睁睁看着两根血丝刺入眉心,双目失去神采,随后身躯亮起微光。
“咦?”鬼藏大圣发觉不对,立刻抽出血丝,但慢了一步,无弦和断鞘最终变成一红、一黑两团纯粹的灵光,仿佛回归了本源,气息一片混沌。
鬼藏大圣皱眉,他一直怀疑,三兄弟能够找到蚌珠和秘境,不是巧合。可墨砚下落不明,无弦和断鞘的意识似乎消失了,竟仍看不出他们的跟脚。
不过,可以肯定,它们绝非正常的妖修!
摇了摇头,将两团灵光收入袖中,鬼藏大圣耐下心来,认真观摩溪水。
……
墨桥之上。
三波势力正在赶路。
秦桑和墨砚一刻不停,已经记不清在桥上飞了多远,只知道尽头遥遥无期,神情都有些麻木了。
这座桥太漫长了,令人不禁联想起传说中跨越阴阳两界的奈何桥。
好在他们遁术了得,一直遥遥领先。
“道友,我们好像要到了……”
不知过了多少天,秦桑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精神一振,暗中唤醒天目蝶。
随后又过了几个时辰,天目蝶隐约看到墨桥另一端的桥柱!
墨砚的感觉是对的,他们快走出墨桥了。
‘唰!唰!’
两道遁光飞下墨桥,秦桑和墨砚随之现身,在踏出墨桥的瞬间,便产生和之前跳进井口一样的感觉。
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他们向前,他们没有抵抗,直至被这股力量推了出去,视野顿时豁然开朗。
秦桑低头一看,自己悬浮在另一口井的上方。
和对面一样,这口井也悬浮在半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环目一扫,秦桑暗暗惊异,这里不是枯燥的水墨山水,也没有危险的九天玄罡,竟是一片碧海蓝天,美景如画!
海水一望无际,静谧异常,没有声音,一丝风也感觉不到。
天空通透,看不到一片云。
水面如镜,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澜,极目望去,毫无起伏。
无山、无岛,无风、无浪!
太平静的,平静到近乎诡异。
这里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能够让一切都归于平静,当秦桑看到这无比平静的水面,心神都不由放松下来,想要沉浸在这平静之中。
这一刻,竟激起了玉佛的反应!
秦桑心中一惊,玉佛的表现,意味着这种‘平静’并非好事。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秦桑暗暗戒备,看向墨砚,却见墨砚张开双臂,似乎要拥抱水面,享受这里的平静,眼神之中隐含一丝激动。
“我找到了,”墨砚喃喃道。
“什么?”秦桑心中充满疑惑。
墨砚扭头看着秦桑,幽幽道:“我的归宿,就在这里,就在这水下!”
他伸手指向水面,“如果没猜错,这里是……归墟!”
“归墟?”
秦桑一怔。
风暴界也有归墟,融入大千世界后,归墟就坠入了孽河。
此归墟和彼归墟有关系吗,抑或风暴界的归墟只是假托此名?
“嗯,或许是归墟的一部分,玄武一族将它们带进了圣宫……”
墨砚并未笃定,“传说之中,真正的归墟,是世间最平静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只有玄武一族能够在归墟尽情遨游,其他生灵进入归墟,都会被同化,忘却一切,甚至自我……”
归墟的传说和风暴界大不一样。
秦桑看着水面,这里的水深不见底,正如墨砚所言,仅仅用肉眼去看,就能感受到极致的平静。
“既然归墟这么危险,道友难道要下去?”
墨砚点头,又摇摇头,“下去之前,我要先完成承诺,帮道友捕捉星灵。”
秦桑道:“道友若有急事,告诉我星灵在哪儿也可以。”
墨砚却断然摇头,郑重道:“这是我对道友的承诺,是你我之间的因果,必须先了结。”
见他坚持,秦桑便不推拒,拱手道:“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