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锁定死者
搜索范围逐渐扩大,以发现尸块的山丘为重点,进一步展开搜寻,警方甚至出动了警犬,三天内又在山丘上发现了两个装有尸块的垃圾袋,在公园的河道里,负责打捞的刑警也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在距离山丘五百米的景观河道中发现了一袋尸块。
尸块被火速地送往法医室检验,在有了做够的尸骨进行鉴定后,吴法医终于把尸检报告送到了段一林的办公桌上。
段一林翻看着尸检报告,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吴法医在旁边对尸检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解释:“昨天下午送到法医室来的尸骨里终于找到我想要的部分——骨盆,通过对耻骨下角的测量以及对骨盆外部形态的观测。
这些基本上验证我们之前对死者身份进行的判断,死者是一位身高一百六十五公分到一百七十公分,年龄二十到二十五周岁的女性,死亡时间大约是在一个月以前,切割的伤口无生活反应,证明是死后分尸。
没有找到死者的器官内脏和头颅,所以办法进一步查明死因和身份识别。”
段一林随手把尸检报告丢在桌子上:“就这些东西,让我们怎么锁定嫌疑人啊,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吴法医从椅子上起身,幽幽地说道:“那可就与我无关了,我只负责尸检,怎么破案,你们自己想办法去。”
说完吴法医头一甩就走出了段一林的办公室。
既然尸检报告没有办法查出有用的线索,段一林只能把重点重新放回案发现场了,段一林把张霞、刘思静等人叫在一起,商量对策。
刘思静搔了搔头,一只手拿着笔,一只手胡乱地翻着桌子上的笔记本,无奈地说:“段队,这案子太难办了吧,死者的身份尚不清楚,案发现场人流量极大,垃圾袋上也找不到有用的指纹或者dna信息,一点头绪也没有啊。”
段一林叹了一口气,说道:“也许,我们的侦查方向是错误的,从中心到外围的侦查方法显然并不十分适合这种发生在开放环境中的案件,凶手熟悉案发环境,可以选择一条完美的抛尸路线用来躲避所有的摄像头,那么我们也可以站在凶手的角度上,把这条所谓的完美路线挑出来。”
讲到这里段一林站了起来,“这其实并不难,呆子,你去公园管理处,把他们的公园设计图纸拿过来,请公园的工程师和咱们的警员一起实地考察每一个摄像头,在地图上画出它们的监控范围,并且扩展到周围1公里范围内的交通摄像头,地铁站里的摄像头,北侧小区内公园一侧的摄像头,不放过一切可以拍到犯罪嫌疑人的可能。
他所有的可能逃窜的路线,一定都要考察,另外罪犯极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排查所有附近路段的摄像头,包括公园路交通检查点的酒驾检查记录。
凶手将尸块至少分成了四袋,随意他极有可能分三次到达现场,我们一定不要从监控里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物。
最后一点,死者的尸体还不全,山基本上已经挖了个遍,所以我们这会把重点放在景观河道里,最后一袋尸块里,凶手放了配重 显然是故意扔进河里而不是因为暴雨冲进去的,这会我们直接把水抽出来,搜河底,张霞你来跟公园方面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