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2页)

来,堪称是离经叛道的话语来。再不让我死,我就直无敌

第一百六十章合

叶宁开口不要紧,但是却把短老者气得够呛。

他的脸色瞬间漆黑如锅底,白色的眉毛不住的頭抖,可见他气到了什么程度

小儿无知,竟然如此小老夫,黄口小儿,得什么

显然就是程夫子

他这委子还是头一次听到

当年即使是那些极度不认可他思想的人,也只是据理力争,找出漏洞,然后反驳

哪里有叶宁这种,一张口就说他不配为亚圣。

要知道他对叶宁可是很欣赏的。

甚至还有将衣钵传授给叶宁的想法

他认为,叶宁是廷续他的思想最好的人选

可是现在他却被啪啪打脸了

叶宁不仅不会延续他的思想,还对他大加抨击,言语之中满是不層。

哈哈,程兄,看看吧,就连此子都不认可你啊!

长老者王先生却是老怀大慰

看到程夫子被抨击,他是最开心的

就好像自己一下子胜过了对方一般。

时间会说明一切,此子之天赋,世所罕见,绝不在你我之下,他的判断,是极有说

服力的,程兄,连他都不认可你,你还有什么话好说你那一套道理,根本就站不住脚

王先生就好像自己已经原了一半,对自己的老对手大肆讽

无知小ル,只会胡言乱语,就凭他也配为老夫定论

程夫子冷笑一声,他当然不会就此认输。

我倒要看看,他这般瞧不起我,接下来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虽然他很生气

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对叶宁的好感

这便是身为圣贤的大度,最起码的君子之风还是有的

他可以为叶宁的品评而跳脚,但是却不会记恨

如果他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是不可能成为亚圣的。

若批评不自由,则赏美无意义

第一百六十章

他之所以生气的地方是在于,自己明明那么看好叶宁,可是叶宁却看不上他440

这是他最无法接受的点

毕竟他可是一个心高气傲之辈

咝,叶兄,你这句话说出来,可实在是有点吓人,若是在过去程夫子的时代,你敢

说这话,必然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蔡向高吓了一跳,连忙苦笑说道。

不过他并不意外,这正是叶宁的风格,语不惊人死不休

当年读书人能够口诛笔伐我,说明他们至少还很团结,还有心气,可是看看现在

读书人都成了什么样子,仙门面前的醯头虫罢了。

叶宁说着使有些来气

我原以为,儒道衰落或是有什么不可抗力因素,没想到竟然是因为这个,真是可笑

蔡向高叹息了一声说道

确实如叶兄所说,当年至少读书人会争,敗争,而现在

此事提起来就是一言难尽

他不想深聊了,话锋一转,问道

叶兄如此押击程夫子,是不认可他的思想吗

程夫子闻言,也露出倾听之色

叶宁理所当然的点头,说道。

难道我还应该认可他吗

程夫子神色僵住,又低声骂了一句

然后又听到叶宁说道

你觉得他的这个思想对吗

蔡向高犹豫了少许,说道

不完全对,但的确有道理,按照程夫子的礼法定下规矩,世人按照这个规矩做事

即便是小有纰漏,但大体上应该还是可行的

叶宁冷笑一声,说道

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人的特殊性

他的所谓礼法,将忠孝节义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

亡,子不得不亡!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我想问问,凭什么

第一百六十章合-3

这是叶宁发自内心的质问

凭什么君王让臣子死,臣子就不得不死

凭什么儿子就是父亲的私有物,生死掌握在父亲手中

这狗日的世界,到底还能不能有一点人权了

蔡向高被问住了,他回答不上来。

因为他的思想被固化了,早就觉得君王就是能够生杀予奇,父亲就是能够操控儿子

的人生

他从来都没有去思考过凭什么。

他把这个当成是理所当然

句凭什么,他竟然无言以对。

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叶宁知道,这就是标溎的古人思想,思想已经完全被禁锢住了

我问你,如果君王残暴,动不动就对臣子巧取豪存,你认为这样的君王还值得效忠

叶宁拍着他的肩膀。

不该

蔡向高回答

我问你,如果父亲对孩子不好,从小便棍棒加身,如性畜一般饲养,并且肆意操纵

他的人生,你认为这样的亲情,还有必要存在吗

叶宁再问

没有。

蔡向高再次回答。

然后他若有所思

他似平有些明白叶宁的意思了。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人有人性,也有人权,具体事情具体对待,预先设定的规

只会禁人性和人权,久而久之,程夫子的存天理灭人欲,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在

扼杀人性

叶宁说的很严肅

世事无对,这种古老且霸道的思想,上一世就曾经害苦过许多人。

没想到这个世界居然还会出现,那怕并不完全一样,相比起来,上一世的可能还好

些,这一世要更加绝对。

当然,结果要更恶劣,直接把儒门给玩废了

第一百六十章合一46

这就是反人类的思想

凭什么臣子一定要听君王的

若是君王不值得效忠,难道就要一棵树上吊死吗

凭什么父亲就能对孩子生杀予夺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孩子不是父亲的财产,妻子也不是,你并不能肆意妄为

的处置,那是人,是人就应该被尊重

叶宁的一番话,说的程夫子面色难看

但是他却没有说什么

边上老对手的冷嘲热讽,也听不到了。

他脑子里面只有叶宁的质问

凭什么

凭什么!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不能代替天理,不能成为做人做事的框架吗

他居然都有些迷茫了

叶兄所言,实在是振査发職,在下佩服。蔡向高听了,深思良久,然后深触动

,然后他又问道王先生你怎么看呢

长老者不再言语,一下子变得满怀期待。

他认为叶宁既然那么嫌弃程夫子,那么应该会很簧同他

你先说说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仁恕之道。

叶宁准备先了解了解

王先生认为,世人若是怀有仁恕之心,那么世道定然会变得无比美好

蔡向高想了想,说道

若是遇到大奸大恶之辈呢

叶宁问道

用仁义去感化。

蔡向高想都不想的回答

王夫子的仁恕之道,其实就是用道德和教化改变世界

和僵硬的礼法不同,仁恕之道其实很包容

对万事万物,都有包容,宽恕之心

这一点是好的

第一百六十章

可是迷信仁义能够感化一切,万事万物都可以宽恕,这就让叶宁不吐不快了

合若是个腐儒!

叶宁的一句话,成功的让王先生脸色個住

此子,此子

他气得不行

句腐儒,直接刺痛了他。

和程夫子一样,他也从来没有被人这么说过

这简直是对他人格上的巨大侮辱

哈哈哈哈,腐儒,说得好啊,你可不就是一个腐

这下子轮到程夫子高兴了,还击说道

原来在他眼中,你只是一个腐儒,你还有什么资格在老夫面前自吹自描说得好啊

腐儒,可不是么一开口就是一股腐臭的味道。

王先生脸色漆黑

他实在是无法接受叶宁的评判。

而蔡向高也觉得不太受当,犹豫说道

叶兄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过了

叶宁冷笑一声,说道

点都不为过

腐儒,不足与谋!

仁恕本无错,但自信仁义能够感化一切,那便是大错特错!

叶宁想着现实里的情况,问道。

蔡兄,我问你,若是在现实之中,你上去跟仙门大谈仁义,有用吗

察向高一愣,然后摇头,这能有用就有鬼了

若是跟六国大谈仁义,六国会被感化吗

叶宁再问。

蔡向高连连摇头

这不就是他错误的地方,仁义本是好事,世人确实应该追求仁义,但仁义应该作为

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应该强行施加给别人,对自己人,行仁恕之道,我可以理解,毕

竟谁还没有犯错的机会呢可若是对敌人呢只要斩尽杀绝,方是唯一真理!

腐儒误国一事,历史上不难找到痕迹,叶宁深吸口气,说道

就比如说是异族,杀我同胞,此乃血海深仇,这个时候难道要跟他们谈仁义

就比如说是仙门和六国这样的强者,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利益,而不可能有什么仁

第一百六十章

知行

义,你跟他们谈仁义,那跟笑话没有什么区别

还是那句话,仁义应该作为自己的自身修养,而不应该强加于别人。

什宁屈实是有些无语了。

儒道走的路子也太歪了

个谈礼法,一个谈仁恕,就这两种破绽百出的额思想,居然还能延续下来,井且

还间接玩废了儒道。

听起来简直就像是个笑话。

事实上,在我看来,仁恕之道也罢,礼法也罢,这两种思想,或者说理论,都是

无意义的东西

叶宁摇了摇头,说道

既然是读书人,何必拘泥于思想,圣贤书上的道理已经够多了,治国不是光有思想

就行的,大同社会也不是通过嘴巴能说出来的,如果读书人天天都去争执这些东西,那

么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完全是活该。“

什宁ー点也不觉得儒道可怜了

简直是昝由自取,自作自受。

可笑而又荒谬

那叶兄认为,读书人应该怎么做

王先生和程夫子竖起耳朵

既然叶宁大评判他们。

那他们倒是很好奇,叶宁心中的“道是什么

该怎么做

叶宁几乎没有怎么思索,便做出了回答

知行合一!

再不让我死,我就真无敌

第一百六十一章世开太平

知行合一!

有惊雷在圣院之中炸响。

但就在惊雷响彻的刹那,二位亚圣同时挥手,将声音抹去,以免干扰到叶宁。

人面上露出前所未有的认真

他们听着叶宁的话语,脑子里面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回味无穷的四个字

知行合一,知行合

越是咀嚼,越是思考,就越是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要从他们的脑海之中钻出来

但是却像是隔着一道迷,隐隐有感受,却无法看透

这让二人心中如百爪挠心也似,死死的町住了叶宁,等待-着下

叶宁所吐露出的四个字,却是透露出一股振发的味道

整个古老而腐朽的圣院,好像被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学海之上,泛起波,涛声阵阵而来

传承之地,石碑光涌,大儒意念苏醒

书山石阶,隐去的光华重现,仿佛星光一般,弥漫了整个道路

那不知道存在了多久的树先生,更是自沉睡之中醒来,疯一般抖,摇曳,一片

片银叶子如同下雨一般,扑簌簌的落下

外界早已天翻地

然而诸子沉眠之地却仍然寂静。

这里就好像是真正的墓园,那些已经被埋葬的,就只剩下这一块石碑了,再也没有

其他了

但叶宁仍然察觉到了一丝危险

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说的太多了,问道

我说这话,应该不会被人听到吧

蔡向高一怔,继而哭笑不得

叶宁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完了,最后居然流露出担忧之色

合着你刚刚吐槽二圣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是吧

不过他也听得入迷了,脑子里面也一直在回味着“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叶兄多虑了,圣院之中,早就没有人了,诸子长眠,再也不会来到世间,不然仙门

断绝儒道之时,又怎么可能亳无反应你说的话,出的你口,入得我耳,不会有第三人

第一百六十一章世开太平25

知道了

蔡向高很肯定的回答,然后露出急切之色

叶兄,你所说的知行合一,到底何解

这是一个新颖的名次

但是蔡向高一听到,就产生了诸多想法

只是这些想法显得错乱,无序了些,还不成体系,他迫切的想要听到叶宁的高论

冥冥之中,他有一种预感,叶宁所言,或许可以改变儒道之困局

叶宁被蔡向高说服了

是啊,这个地方怎么可能还有人呢

如果有人,又怎么可能会眼睁睁的看着仙门灭儒

有理有据

刚刚说了这么多,话都到了嘴边,叶宁也有些不吐不快的意思,此时见周围果然是

安静无声,遭遇背刺习惯了的他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自己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回真是多虑了,他想了想,继续说道

所谓知行合一,其实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仅说,还要去倣。

蔡向高皱眉。

如何说如何做如何证明对错

仅仅只是这么一句空泛的解释,显然是不可能让他满意。

叶宁又道

说不重要,可以先说,可以后说,也可以不说,重要的是做,只要去做,就一定能

够证明对错

蔡向高有些惊讶。

叶兄为何如此笃定

因为有无数历史如教科书一般醒着我,传递给我一个个道理

叶宁肯定说道。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蔡向高灵魂巨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长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这是因为到了他的知识盲区,在过去所受到的教育之中,他从未接受过类似的东西。

不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叶宁点头,回忆着这个世界儒道的情况,再结合上子的历史,缓缓说道

第一百六十一章世开太平3

自古读书人,便是先知而后行,或者是知而不行,他们只接受知识,热衷于研究思

想,却不愿意去实践,这便是知易行难

在许多人眼里,读书是高尚的,只要读书,那么就从某种意义上拥有了优越感,这

是不对的

读书说白了,只是实现理想的必需品,知识,是工具,没有知识,谈不上实现理想

但空有工具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要去做。

叶宁看着眼前的两块无字碑,濙淡说道。

你看,王先生和程夫子,都是圣贤,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便说明他们拥有了

高尚的节操和惊世的才华。

这并不代表二位圣贤就一定是正确,事实上他们的思想,经过了实践后,可以看

得出来破绽百出,二者都抓住了对方的破绽大肆攻击,却不肯去反思对方所说的破绽

到底是不是对的

我想,作为圣贤,他们肯定不是那种会恶意中伤对方的人,有句话讲,最了解自己

的人是敌人,他们宣扬着自己的思想,迫切的想要使其成为真理,而对手却是不断的去

研究他们的思想,想要从中找出错误之处,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种思想上的碰撞

是有益的,起码他们能够通过比较和实践来提升自我,可惜,他们没有。他们已经陷入

了ー种送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是一味的想要说明,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却忽路

即便是圣人,也会有错

叶宁所言不难理解,这两个导致了儒门沦落的亚圣,其实本心不坏

他们之所以争执,不过是思想之争罢了

思想之争在儒道历史上还少吗

别的不谈,就是圣人所言,曾经都饱受质疑。

圣人言,人之初性本善。

后人觉得不对,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性善论和性恶论争执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答案

这就是思想之争的难处,想要統一思想,太难了

闻言,二圣沉獄了

他说的对,圣人也会犯错,何况是我们,莫非真是我们陷入了知见障

什么是知见障

简单来说,就是把某种思想或者是某种道理,当成是唯一的真理,狂热且臺无保留

的相信,无法摆

那么该如何摆脱知见障

殳有谁比二圣更清楚了。

很简单,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务,然后就会渐漸的发现自己的错漏之处,到

那时,见识和思想都升华了,知见障也就不存在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世开太平4

一念至此,二人情不自禁的回忆着自己的思想

这一去想,果然发现如叶宁所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时之间,又是羞愧又是难以置信

此子看的竟然如此通透

二人看着叶宁的眼神之中透着震撼

叶宁还这么年轻,但是身体里面的灵逮就像是一个活了几千年的妖孽

求鲜花

古往今来,多少圣贤都有思想和学说,叶兄觉得,都无可取之处吗

蔡向高心思变幻

叶宁这一番话,带给他太多的思考。

时之间,他都忘记了自己来这里的本意,开始诚恳的求教,想要弄清楚自己读书

时候想不通的问题

我不这么觉得,我没有说没有可取之处,就说王先生吧,他的思想可以让人追求仁

义,提高自身休养,程先生讲究礼法,礼法本无错,忠孝悌义更没有错,明礼,可以让

个人变得更好,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

叶宁淡淡说道

我只是觉得,这些思想不该上升到天理的程度。“

儒家子弟与其去追求这些虚无缥的思想,更应该去主动实践。

知易行难,先知而后行,这是常态,先行后而知,反而罕见,读书人不应该拘泥于

思想,思想太多了,一家之言,百家之言,都没有区别,读书从来都不是什么目的,建

设圣贤书之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オ是目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蔡向高点头,他眼神之中充斥着各种情络。

有迷茫,有惊喜,有期待,也有疑惑

禁兄,你因为什么而读书

叶宁见蔡向高如此模样,心中叹息一声,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被禁錮的实在是够狠

于是便主动发问。

因为什么而读书

蔡向高几乎想都不想,使说出了四个字

忠君报国

说完之后,整个人都呆住

他意识到了,这不对。

这确实不对啊

第一百六十一章世开太平5

难道我读书,为的就是这个吗

难道读书人,就只有这点追求吗

因为什么而读书

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脑子里面想出来许多东西

回忆起自己当年读书时候的初衷,他们倒不是忠君报国,程先生从小就很有想法

他的毕生理想就是弘扬圣道

至于王夫子呢,见惯了百姓流离失所,人性丑恶,所以想让世人心中有爱

这是他们读书的理由

不对吗

当然对。

只是却显得狭隘了。

至少在叶宁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后,他们很难把自己的初衷说出来

读书人不该是这样的,儒道更不应该是这样,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所以,到底因为什么而读书

所有人都看向了叶宁

他们紧张无比,就像是一个在蒙学之中等待若老师授课的,充满求知欲的孩子。

叶宁深吸一口气,这一瞬间,他的脑海之中闪过了太多画面

有甘原做仙门门下走狗的文武百官。

有脸上写满了麻木,但是却不得不咬着牙求活的百姓

有热血还未冷,想要做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能做什么的读书人

当然,还有这曾经辉煌,而如今却腐朽,破败的儒道圣院

这些好吗

当然不好

读书人不该如此,世界也不该如此

读书人理想中的样子该是什么

书生总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到底因为什么而读书!

叶宁往前走了几步,他伸出手按着眼前的无字碑,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说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