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零章 南褚(第2页)
不过,阿济格终究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宿将,虽然相当狂妄自负,但是偌大的名头毕竟不是白给的。
当他意识到这次进攻已经占不到便宜之后,便立刻下令撤退,算是从深渊的边缘挽回了一万多的人马。
事实上,在现在清虏八旗之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物已经不多了,地位崇高的阿济格算是其中一个。但是此战过后,恐怕就算是阿济格再出面,也很难再发起这样大规模的骑兵突袭了。
当然,杨振有关阿济格的这些情报,都是祖克勇他们从那些决定投降的俘虏那里询问得来的。
长安堡之战结束后,杨振将俘虏的众多活口交给了祖克勇及其麾下将领们,由他们负责挑选和招降。
杨振的意思很明白,被选中的俘虏如果愿意投降,那就直接编入祖克勇他们的麾下。
如果被选中的俘虏不愿意投降,那就将他们交给那些愿意投降的人当众杀掉。
一来直接作为那些愿意投降的人的投名状。
二来也免得自己还得再分兵派人将这些不愿降的送往后方了。
后方牢城营里的确需要苦力,可是杨振很多既要进兵辽阳城并对辽阳城发起进攻,他并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浪费任何兵力。
在这种情况下,留着一些不肯投降的俘虏在自家队伍之中,不仅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而且还得留出一支队伍看管他们,实属没有必要。
也因此,完全秉承杨振意图的祖克勇、敖日金和葛朝忠等人,在招降问题上的表现可以是“毫无诚意”。
对于愿意投降重新做人的,当场命令他们连根揪掉自己头顶上的金钱鼠尾,然后就地将他们编入新的“哨队”之中。
对于不肯投降的,哪怕是犹犹豫豫不肯表态的清虏,立刻就命令那些愿意揪掉金钱鼠尾投降过来的人将他们当场按住斩首。
就这么一个个过。
一开始,还有不少硬茬子不肯投降,但是当不肯投降或者闭嘴不言的俘虏接连被斩首多达上百人之后,再往下就少见有宁死不肯投降的了。
不过杨振也问了问具体的情况,得知在选择投降的俘虏之中,数量最多的是被俘的八旗蒙古牛录,其次是清虏八旗的旗下包衣牛录,再然后是新编入旗的所谓伊彻满洲牛录。
相反,那些不肯投降的死硬派,许多都是所谓的老满洲出身,有的还有牛录章京、拔什库、巴牙喇壮达、小旗官之类的清虏官职。
对于这些人,杨振也有心理准备,既然不肯投降,那就只有借助愿降之人的手把他们处死了,否则留着也是祸患。
至于那些愿降的,不论是祖克勇他们,还是杨振本人,也不会马上对他们委以重任,反倒是军中那些脏活、苦活、累活以及危险的活,要优先交给他们去干。
比如打扫战场,处理尸首的活,就交给了他们。
虽然杨振这两年已经很少主动向朝廷报送战场上斩获的清虏首级了,但是收集首级的事情并没有中断过。
不管将来要不要把这些清虏首级一起报送到京师去为部下请功,至少现在能收集起来的,还是要尽量收集起来备用。
当然,命令新降之人在火枪队的看管之下前去收集被打死的数千清虏的首级,也是一个震慑他们这些新降之人的手段。
就像命令他们连根揪掉自己头上的金钱鼠尾一样,让他们亲手用“解首刀”割下被打死的那些清虏的头颅,也算是一个驯服他们的过程。
直到十五日当天晚上,整个遴选招降和甄别事务才算完成,从战后俘虏的四千四百六十八个活口当中,总共甄别招降了三千八百七十二人。
其中有一百三十一名清虏,因为不肯投降而被当场斩首。
另有两百六十一名清虏,因为已经负有重伤,不具备被招降的条件,也被直接处死。
还有两百零四名清虏,因为在招降登记问询中承认自己有过随军入关抢掠的经历而失去了投降的资格,最后同样被处死。
对于这个招降的数量,杨振总的来说还是满意的。
尤其是当他得知愿意投降的三千多人之中,居然还有一个隶属清虏正黄旗的梅勒章京之后,他就更满意了。
事实上,祖克勇他们报告给杨振的有关阿济格的情报,主要是来自于这个人。
因为其他清虏,哪怕是被俘后主动选择投降的那些清虏,多数都是身处底层,根本不了上层的动向,就是他们主动向祖克勇他们报告一些消息,也都没有多少价值。
当天晚上,杨振派人传令给祖克勇,让他将人给带到了长安堡城内亲自询问一些事情。
来人是个年约四十左右的瘦高中年男子。
衣装还没改换,只是没戴八旗高官常见的箭盔,光秃秃的头顶血糊糊的一片,金钱鼠尾已消失不见了。
其长相与杨振见过的多尔衮、硕托等人都不一样,瘦长脸,高颧骨,八字胡,双目有神,见了杨振,只是打量杨振,并无其他动作。
杨振见状,倒也不以为意,直接开口问道:
“你是什么人?”
“奴才名叫南褚,在清国为满洲正黄旗三等梅勒章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