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第 93 章(第2页)
谭苏琦安慰道,“前途事也不只在读书上,你要是觉得自己能支楞起生意来,凭你们家的积累跟你的本事也能发迹,日进斗金做着生意也不赖,以后别人见了你,指不定还得尊称你声关员外呢。”
关予筝听了,呵呵笑了起来,“关员外,我倒是想有天别人这么叫我呢。投给北溪文社的书评那么多,别册刊印的也不少,你怎么知道艾音那篇是我去交的,他写了以后又不好意思到北溪文社,我就替他交上去了,随意起的名字。”
“我只是猜的,而且那篇书评文风细腻,很是特别。”谭苏琦心想,若是关予筝平日里做的文章有那篇书评半的文才,也不会在文学课上被先生点名说她,说她在诗书上不怎么通透,让她在这门课上多下点儿功夫。
关予筝听了谭苏琦夸那篇书评,掩饰住自己小小的自豪,“我还以为没人看呢。”
“那书评评的是我们书局的书,我自然是十分关注的。”
“既然十分关注读者的评价,那你们宁风就快点出新的话本吧,有人还等着看呢。”关予筝催催。
谭苏琦状似随口提到,“最近其实书局也在选题,新的话本选题有好几个,你说我们宁风书局要是出个关于青楼公子的话本,这个会有人看吗?”
听了这种选材,关予筝也有些吃惊,“青楼公子?我买的话本没有百本也有八十本了,这个题材的倒是还没有见过。你们打算出个什么青楼公子想要从良,然后跟状元娘子私奔有个大团圆的结局吗?状元娘子如果都被青楼的公子抢去了,那你让这些话本
的读者怎么想?大部分看话本的还是藏在深闺的娇男儿郎。”
“有些人身陷青楼,也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向往下新生活不行吗?”谭苏琦问道。
“我只是觉得你这种题材有点冒险。但你们书局想出的话,那就出吧,左右亏的不是我的银子,说不定你这话本子印出来,全金宁城的青楼公子们,排着队往你们书铺跟前买书。那你们宁风书铺前头就片花红柳绿的,别人看了也热闹,自然这书本的名气也就起来了。”
谭苏琦听她说的越发不正经起来,“你是在说什么?我们书铺子前面怎么就花红柳绿的了。”她想想那个画面就觉得有些辣眼睛,
“那可不是普通的花红柳绿,那是那些当红头牌给你们宁风书局的支持。这样来,你们书局定能火爆金宁城。”
谭苏琦听着这火爆的景象,觉得画风变得有点儿奇怪,“我们其实现在也只是正在考虑,还没有决定下边出什么。”
“上京那边传来的《冯钰传》不是写的挺好的吗,你们也可以出个这种从军打仗的。”
谭苏琦摆摆手,“京西书局已经出了这样本,我们出同题材的岂不是成了仿造。”
关予筝道,“我看大部分的话本,也就是那个套路。披着不同的皮相,但是里面的故事基本上又是样的。现在写话本最出名的是谁,上京城那个顾卿言对吧?他出话本两个月就可以写本,但是好几本你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名字换了,你还以为是同本呢。”
“连顾卿言你都知道。”谭苏琦问,这看来真是话本子爱好者,“前些日子我在上京的书市,看到顾卿言给自己的新书打广告,在下面支持他多是年轻的男郎,没想到你也是他的追随者。”
关予筝笑了笑,“我家七郎爱看他的书,简直快把顾卿言当成了他的偶像。咱们刚才还说了什么?晚上去崔季芙家吃饭的事情。我看,也就不用买什么了。她来这边估计宅子也是新备或者新租赁的,也不缺什么。”
“但是我们总不能空着手去吃饭呀。”
“那我们买些熟
食跟饮子,”关予筝想了想,“按理说也是不必的,因为她请我们吃饭,这些吃食肯定会准备好。”
谭苏琦提议道,“那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怎么样?”这些东西对读书人来说总不会有什么错处。
关予筝啧了声,“那你真是得下本儿了,好的文房四宝,可是不便宜。你就是单买上好的云笔,支也得好几两银子,那些差的货,也拿不出手来,我看平常在教室的时候,崔季芙用的那些纸笔也不是便宜货。”
谭苏琦马上改口,“那就算了吧,我自己用的笔墨纸砚也都是般。这个时节,春花开的灿烂,市场上有些开始卖盆景的,我买个小的鲜花盆景送给她怎么样。”
“这个提议倒是不错,买个便宜的值顿便饭的钱就是了,表示下我们的心意就好了,想来她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同窗之间的真挚情谊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
关予筝看了她眼,“你这么说,别人还以为咱们仨之间有什么真情实感。实际呢?我对去她家吃饭不感什么兴趣,我只是觉得,崔季芙突然叫你吃饭,可能不安什么好心思,所以去看看她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谭苏琦倒是没有想到这茬,“她能有什么不好的心思?”大家平日里不也就只是白日里在起学习吗?秋季的考试结束以后,很多人就各奔东西,各不相干了。
“这我就说不准了,总要去看看才知道。”
等到放了学,崔季芙等在门口。她们三个人从书院步行去崔季芙的住处,距离并不远,中途正好路过个小的市场,上面有卖各式的杂耍也有花草的摊位。
谭苏琦和关予筝挑了个小小的盆景。在她手里还没捂热乎就递给了崔季芙。
“这是给我的吗?”崔季芙接过来有些想笑,这两位是真的不讲究,这礼物在大街上,现买现送,“我已经说过好多次,只是吃顿便饭,不需要什么礼物,你太客气了。”
谭苏琦组织了下语言,“看到这粉桃的盆景开的繁华,希望你在书院念书的成绩,也能像这粉桃样,繁华茂盛,
枝枝向上。”
听了这话,崔季芙喜滋滋地接了,“好个枝枝向上,那就借你的吉言了。”
她话还没有说完,手里又多了个模样的小盆景。
她扭头看向关予筝,“苏琦已经给我买过盆了,你又买盆模样的做什么?”
“这盆自然也是给你的礼物,你这样手捧,不就是双倍的枝枝向上了吗?没有哪两棵树,哪两只花是完全样的。虽然这两盆是都叫粉桃,但定也是不样的粉桃。”
崔季芙觉得脸上的笑意快挂不住了,“你说不样,那便不样吧。”总是你说的有道理。
谁知关予筝又买了盆。
崔季芙连忙道,“不要再给我买了,我住处也放不下了,这两盆已经足够了。”
关予筝付了钱,把粉桃抱在手里,“我给自己买的。”
“我们不是要去崔同学家吃饭吗?没见过还得给自己买东西的。”谭苏琦笑道。
“看着它好看不行吗?”其实关予筝是听到谭苏琦说的“枝枝向上”,觉得这寓意是极好的,越看这粉桃越喜庆,就忍不住给自己买了盆,她回去把粉桃摆在窗台,等她也能枝枝向上,那是不是七郎的家人就不会反对他们在起了。
崔季芙住的是靠近河边的处比较安静的宅子,环境十分幽静的处小院落,十分的清雅,里边有两个老仆说是崔季芙从老家直带过来的。
落座之后,仆人先上了些茶水点心。崔季芙见时间差不多,就吩咐厨房上菜。说是吃顿便饭,菜式也都不复杂。三个人是四菜汤的配置。荤素搭配得当,有应季的时蔬,也有肉嫩的红椒仔鸡,看起来是菜色十分温馨的家常菜。
关予筝问道,“崔同学,你在班里也有阵子了,我们倒直不清楚你是从哪里来的,因何故到了金宁。”
“我老家在永邑。”
谭苏琦对这个地名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关予筝作为禹朝土著,还是知道这个这个地方的位置。
“永邑,那不是在上京城的郊区吗?这里离永邑也不近,你要读书的话
,怎么说还是去上京的书院比较近,而且天子脚下的书院肯定好过金州这边,你怎么不留在永邑呢?”
“家里经商,我自小爱随着母亲到处走,走过了很多地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让我长时间待在处,我也待不住。基本上她到哪个州府开拓生意,我就随她过去,在当地住上段时间。”
谭苏琦听了,觉得她行事十分自由,如果按照这种时间安排来讲的话,崔季芙长到现在快二十岁,也去过了很多书院,是个惯常转校生了。她倒是很喜欢这种生活节奏,可以在禹朝各地走走看看,“那你定去过很多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