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难楼、苏仆延身死(第2页)
冀州向来以弩兵闻名于世,界桥之战时,袁绍就曾凭借弩兵大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以说自汉以来,弩兵就一直是对付游牧民族的利器,是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徐晃在训练步兵时,就被袁熙告知一定要加大弩兵的训练。为此袁熙还特意求助袁绍,不仅让其为幽州调拨了一部分的大弩,还让袁绍从冀州军中抽调了精锐弩兵帮助徐晃进行训练。
“冲、冲、冲。”乌延拨开射向他的弩箭,大声开口说道。
他知道现在这种局面,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靠着战马的速度不怕伤亡,快速冲到袁军的面前。只要冲过弩箭的射程,接下来就该他们乌桓骑兵发威了。
经历两轮残酷的齐射后,乌桓士兵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袁军近在咫尺。
“准备冲阵。”作战经验丰富的乌延立刻提醒麾下的乌桓士兵们。
看到即将冲阵的乌桓人,徐晃当即下令道,“弓驽兵快速后撤,长矛
手起矛,准备迎接冲击。”
听到徐晃的命令,弓驽兵迅速后撤,消失在阵型当中。前面的长矛手责快速的站起身,握紧手中的长矛,身形牢牢地抵住盾牌,准备迎接乌桓骑兵的冲击。
“轰。”急速奔腾的乌桓骑兵宛若潮水一般涌向袁军,袁军则像海边矗立的礁石一样死死的顶住海水的冲击。
现在乌桓和袁军,两方就像是汹涌的海水和坚固的礁石,看看到底海水退却,还是礁石粉碎。
“咔嚓。”战马撞在盾牌上的,发出骨折的声音,亦有不少乌桓骑兵被战马甩出,掉到袁军阵营里。不过被摔得七荤八素的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守候在一旁的刀盾手夺取了性命。
无数的乌桓骑兵还没有冲阵就被长矛刺死,袁军的长矛上有的甚至插了三四个人,像是串糖葫芦一般。
刹那间,整片战场就沸腾了起来,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哀嚎声、喊杀声、兵器入体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
随着乌桓骑兵不要命的冲锋,袁军的阵营终于开始松动。徐晃见状也不再让士兵们坚持,当即下令让最前面的长矛手相互掩护,往两边撤退。因为在前方他还为乌桓人准备了一道大餐,这些长矛手本来就是用来降低乌桓骑兵冲锋的速度,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必要徒增伤亡。
正拼命挣扎的乌桓骑兵,忽然感觉前方一空,压力大减。
乌延大喜,以为袁军终于顶不住冲击开始撤退了。随即乌延下令,指着正前方袁熙所在的中军说道,“勇士们,随我冲击中军,拿下袁熙。”
乌延开始带着剩下的乌桓骑兵朝着袁熙大纛的方向冲去,大纛在哪里立着就预示着袁熙在哪里。
在冷兵器时代,将为兵胆。主将的大纛要是倒了就预示着主将战死,士兵们就会立刻失去作战的信念。所以先登,陷阵,斩将,夺旗也被称为古代四大军功,无论是取得那个成就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人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