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名字 作品

第1450章 贾老爷2

两天后,贾镒徽突然带着侄孙去了趟县城,在征收土地的公告前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了一个多时辰,然后进了县衙找到负责此事的军官。

咬牙忍住腿肚子转筋的疼痛,哆哆嗦嗦掏出祖辈3代人从嘴里攒出来的几百亩地契,迈出了从农民转向企业家的第一步!

实际上光靠这点卖地钱,贾家顶多在当地弄个小作坊,从最先改革的省份购买几台便宜的二手设备,为大工厂做一些不起眼的小零件。挣钱是肯定的,发大财几率不高。

所以他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斗胆向负责征地工作的军官提出个建议。用高于目前征地款二成的价格,把朝廷需要的土地在半年之内全部搞定。

贾镒徽敢向军官提条件,还把价格涨了二成,就是信了一次公告上的每个字,还有族孙对目前朝廷局面的详细讲解和亲身感受。

然后他就赌对了,军官没有勃然大怒,也没喊手下抓人,只是大概问了问怎么做到如期上缴土地,又强调了一遍逾期的惩罚,然后就答应这场很不对等的交易。

不过也没大松心,任何款项都没有预支,只答应每次上缴土地时马上按地契付款,绝不拖欠。还不对因此有可能搞出来的任何意外负责,如果有人因此告上县衙军方不光不会提供保护,还要帮着县衙抓人!

这位总参谋部的具体负责人之所以能容忍一个小地主和自己平起平坐谈合作,真不是仁慈,而是总参谋部有严令,不允许搞强行征收,更不允许打着朝廷名义仗势欺人。哪怕有一亩地不符合公平买卖原则,经手人都要被追责。

然而在这片相对封闭又比较贫穷的土地上,想用不超出太多市场价的成本从本地农户手中在短时间内拿到这么多土地,谈何容易啊。

越是封闭贫穷的地方,百姓对外人的戒心就越重。而且土地就是他们命根子,离开土地什么都不会干,擎等着饿死,要不就得流落他乡去要饭,死了都不能埋在自己家的土地上,变成孤魂野鬼。

如果贾镒徽有办法把土地用合理方式购买到手,别说多付二成,五成都可以。只要不超出市场价浮动,这份功劳就算拿到了。

结果贾镒徽还真办到了,他先利用家族优势把本村百姓说通,当了回带头响应朝廷号召的正面榜样。然后又给临近几个村的百姓画了张大饼,告诉他们不种地搞工厂更能挣大钱。

当然了,世界上就没有百分百被拥护的事儿,任何时候总会有人不乐意。但贾镒徽在对付本乡本土百姓方面还是有一手的,不管手段是否合规,反正最终是把土地搞到手了,还没人闹到县衙去告状。

土地有了,军方完成了任务,贾镒徽也跟着发了笔不大不小的财。但他没有满足,又把眼光盯上了工厂。打着为本地失去土地农民找条活路的理由,找到军方需求合作。

通过征地一事,当时负责兰州军工企业建设的总参谋部人员对这位开明乡绅还是很有好感的。听了他的诉求之后连犹豫都没有马上应允了下来,把本来就没找到合作伙伴的军工厂项目,顺水推舟的派给了贾镒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