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名字 作品

第1447章 西域楼

大明门外碾子胡同,西域楼,京城第一家专营西域菜的大型食肆,以纯正风味酒菜和异国情调舞娘著称。

景阳二十二年开业至今,已经成为京城最高档的大酒楼之一,与西江米巷的竭云楼、西四牌楼的柳泉居、正阳门外六必居、廊坊头条的泰和楼齐名。

但除了菜品口味独特之外,西域楼的白银器具和颇具异域风情音乐舞蹈更出名,吸引了很多达官贵人前来一探究竟,更是富商巨贾宴饮交际的重要场所。

能在寸土寸金的棋盘街左近开办集餐饮、住宿、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娱乐场所,除了投资颇大之外还得有不错的人脉关系。

不敢说黑白两道平趟,多少也得能与各方说上话,否则隔三差五就来群吃白食的折腾,或者被官府频繁检查,买卖肯定干不长。

西域楼东家的来头就不小,据说有军方背景。这可不是捕风捉影,平日里出头露面的管事庞太平,就是位在西征叶尔羌时负伤退役的陆军百户。

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老兵,半条腿扔在了喀什噶尔城外,要不是军医手艺好,恐怕小命也得扔在戈壁滩上。

命能救回来,但伤好之后肯定不能再服役了。按照规定当由总参谋部和兵部妥善安排工作,结果他拿着抚恤金留在了于阗养伤的牧人家里,成了第一批在西域落户的建设兵团千户,仍属于陆军编制,归兵部管辖。

建设兵团是总参谋部为了实施皇帝的同化政策,开创出来的又一项新举措。以退役老兵为骨干,老边军和军户为主体,再加上一些科举进士和皇家学院毕业生组成的军队。

但在朝廷大部分官员乃至军方将领眼中,建设兵团就是怪胎。半军半民、不军不民、既不是正规军又有一定武装和作战能力,还不以作战为主要任务,更专注地方生产建设和垦荒。

说它是以前的军户吧,没有户籍限制、不存在世代受制几辈子翻不过身的可能。后代该上学上学该赶考赶考,什么都不耽误。

说它不是军户吧,一旦入了军籍,户籍就得跟着部队一起走,建设兵团去哪儿人就得去哪儿,军令如山没商量。

而且到了非常时期,军令一来也得拿起武器作战。不一定非要上前线,在边疆地区维护地方治安,保护移民是首要任务。

实话实说,西域乃至云贵川、塞外、东北等边疆地区能有今日的局面,建设兵团是立了大功的。

没有他们扎根在这些偏远落后地区,挨着漫天风雪黄沙、扛着毒虫野兽、顶着当地原住民排挤,硬生生把千年难题给钻出个大窟窿,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

庞千户在西域建设兵团干了三年,忽然不打算再吃从军这碗饭了。虽然年纪不够,却有军功和伤残在身,照样可以选择退役。

户籍虽然离开了军队,但庞千户的人并没和军队彻底撇清关系。回到内地之后不到半年,他就摇身一变成了西域楼的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