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杏林 作品

第354章 第 354 章 番外

 “今天的课先暂停。”小老头一走进课堂就笑眯眯地说, 随即抬了抬手止住了学生的欢呼:“刚好遇上小秋相陵墓二期内部直播,哎……早知道这么快就到第二期我就去了,都怪你们这群磨人精拖着我……跟你们人交一篇三千字的心得上来。”

 课堂里的学生顿时又唉声叹气了起来,不过小老头平时人很好, 大家也敢跟他讨价还价:“老师!一千字行不行!”

 “一万字可以, 一千字不行, 有人不想看吗?不想看就不用写,不过记旷课啊, 扣大分。”小老头已经在调投影了, 仰着脑袋眯着眼睛仔细地看, 一双厚得跟啤酒瓶底一样的眼镜映出了灰色的投影幕布,他喊道:“锋哥!上来帮我调一下!”

 ‘锋哥’两个字一出口,全班哄堂大笑,那个被称为‘锋哥’的男生一溜烟儿的跑上了讲台:“小飞棍来喽~!”

 小老头笑骂了他两句,刘锋三下五除二把投影给调好了, 现在已经在播放前瞻导视了, 小老头看了一眼手表, 确定没弄错时间,等个五分钟就差不多开始了。

 有学生举手:“老师,我们确定要看吗?听说大四的学长学姐论文都废了好几版了!”

 比如上次公开直播发现这位至今还在全国各地都有庙还香火鼎盛的小秋相不光留金条和欧泊给后人, 还爱好写耽美, 还图文并茂, 神级光环碎了一地, 历史系和考古系执手相看泪眼……这次转为内部直播也是有些因为小秋相过于狂放不羁了。

 据说某位教授在上次公开直播后半夜对着自己著作一边哭一边喝了两斤白酒, 直接酒精中毒送去了医院——这位历史学教授乃业界大牛, 他写过一本关于小秋相的史论文体,至今还作为历史系必考题出现在各大院校中。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秋意泊作为一个由民间自发推崇封神的人物,他到底做了什么丰功伟绩——前面还好,主要是这位教授是个秋意泊厨,这本著作里有一半都在夸秋意泊如何高风亮节,如何一心为国,如何算无遗策,如何呕心沥血。

 然后根据之前一期考古出来的手札来看,岁星他老人家不光没有呕心沥血,还闲得自己写小黄-书,而且是大白话小黄-书。同时期的话本子那描述再露骨,顶多就是出现一两个器官,还各种隐喻,写到妙处又是诗词又是歌赋,唯有他老人家,直接就是大白话,什么脸红细腰大长腿……咳咳扯歪了,另外手札还大篇幅描述了他老人家有事就吩咐属下去做,自己能不动手就不动手,什么跨时代朱明国最高研究院,他自己在手札里直白的写了——他就负责提要求。

 研究院最主要的钱财来源是来自两个冤大头——朱明国泽帝和澜帝。

 他还有个重要日程就是带着研院的发明去和泽帝以及澜帝谈价格,先祸害泽帝,后祸害澜帝,小秋相在位期间,朱明国国库有一半都是被他薅走的。

 当然,也因为小秋相的研院确实靠谱,国库剩下的另一半也够国家运作了,甚至还有钱打仗。

 这不是他们这些当学生的冤枉小秋相,小秋相手札里就是这么写的。

 后面打了个‘√’,可见顺利解决了。

 后面还是打了个‘√’。

 ……

 这样的记录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手札里,跨度从泽帝在位时期一直到澜帝驾崩。

 另外还有一些日常记录,比如:

 

 

 

 

 

 

 

 

 

 

 

 

 

 

 

 

 ……

 越往后面就字迹就越发潦草,再也看不出当初规整的能当范本的馆阁体的风范,此时按照手札日期来看,秋澜和年迈,而秋意泊已登阁拜相。

 

 

 

 

 

 

 

 

 

 

 

 

 

 手札完整本一出世就霸占了围脖头条,#摆烂打工人秋岁星#,#岁星老爷人设崩塌#,#天蝎座小秋相#……这真不能怪大家要拆岁星他老人家的台,而是看到手札就狠狠地共情了。

 毕竟要不是为了钱,谁想上班呢?

 顺便

 一说,在吐槽御史台吃饱了没事干的那条,根据史料记载,没过几天就爆出了朱明国有史以来御史台最大的贪污受贿事件,御史台人人自危,收拾首尾都来不及,根本无心再去监督百官。

 小秋相好强的报复心啊!必然是天蝎座无疑了!

 ……

 徐老头似乎也想了起来,他笑道:“那只能算他们运气不好了。”

 他的目光扫过堂中众人,学生也笑道:“是是是,我们运气好!等我们写论文的时候这墓肯定已经挖完了!到时候就好写了!”

 又有人道:“好写个鬼!到时候写什么?!写小秋相天天靠摆烂摸鱼硬是把朱明国搞成了万国来朝?”

 “我怎么觉得像是在看爽文。”

 “实不相瞒,我也觉得。”

 “所以我们要是真这么写了会被老师打出去吗?”

 一堂人都笑成了一团,许老头也不能例外,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他们说:“肯定把你们挨个打回去!”

 玩笑之间直播也开始了,大屏幕上一下子就切换到了古风古色的陵寝布置,原本看见的不少东西都已经被整理归档了,还在各处摆了记号标签,方便等搬到博物馆后复原。

 青色的床幔过了千年依旧展现着如水的光泽,点尘不沾,可见当年风华。

 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沉静了下来,仔细看着直播。许老头仰着头看着屏幕,道:“确实是好……这是第一例文物出土后没有氧化的案例,你们看那个床幔,还跟新的一样。”

 “老师,有分析结果了吗?”千年不朽不腐不掉色的布料实在是少见:“难道是苎麻?”

 “我原本也以为是苎麻。”许老头摇了摇头:“但分析出来是一种丝,成分和蚕丝几乎一模一样,但无论是强度还是韧性上都比蚕丝强几千倍,抽了一根丝出来发现根本点不燃,一直到了一千六百度才有轻微的融化迹象。”

 “卧槽?这是什么逆天的玩意儿?比铁的熔点还高?!”

 许老头摆了摆手:“行了,你们听了就行,别透露出去,不然小心吃牢饭。”

 学考古的心里头都有点数,尤其是他们学校考古系,能进来的都已经是严查过祖上三代的了,但凡有一点不清白都进不来,还有学长开过玩笑以后出来不去工地也能直接去考公务员,政审绝对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