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未来(第2页)

据说,六十年前,香阳爆发过一场瘟疫,当局和城内大夫对这场瘟疫都是失手无策。这就意味着,只要是染上了,就是必死。

当局为了稳定形势,不叫传染范围扩大。便把所有染上了瘟疫的人都送往一处安置,说是安置,倒不如说是隔离,或者更直接一点——丢弃。

没有药、没有大夫,把人往那儿一赶、一围,许进,不许出,只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病人,一天比一天的多尸体,不是丢弃又是什么?

隔离区外的人,每个人都认为一旦染上了疫病就只有等死一条路,人人自危,别说进入隔离区去救一救人,只要远远地瞧上隔离区一眼都要回家燃艾草、煎草药、喝热醋,生怕过了病气。

隔离区内的人,每个人也是认命了,就盼着能早点死掉。死,早就已经不可怕了,可怕的是在充满酸臭的地方,浑身流脓、皮肤溃烂、饥肠辘辘、周遭人接连死去的情况下,漫无天日的等待。

直到有个叫济和的人,挎着他的草药箱,不远万里,不辞辛劳,爬过山、蹚过水,不顾劝阻地进入了隔离区,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先是隔离区内的死亡频率下降,接着是染病之人身上的溃烂不再蔓延,再是染病之人一改浑浑噩噩,慢慢地变得神思清明。

就这样,隔离区内的死亡人数,从一天死三个,变成一天死一个,再变成三天死一个,最后,就不死了。

当局桌上上报上来的死亡人数一天比一天少。一段时间没接到上报后,一问,才知道这五天一个人都没死。第二次问,就是七天都没人死。第三次问的时候,已经是接连十天没死人了。

形势大好,又再观察了五天,依旧是一个人都没死了,派出去核查的大夫也上报患病之人身上的溃烂流脓确是消失了,确认疫情已经消失,当局终于大手一挥,放人了。

本来注定要死在隔离区内的一百一十五人,就这样被救了回来。这些人个个都把济和当做神明看待。

济和索性就留在香阳不走了,在那本来是被圈起来作为隔离区的无主之地上设立了个小摊,每日就坐在那儿等着人上门求诊,久而久之,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跟着他学医术的学徒也越来越多,赚的医药费也越来越多。那小小的摊就变成了一个小棚棚,后又变成了一个小诊所,再后来发展成了一个小医院,最后壮大成了如今的济和医院。即使在济和医院建立不久后,济和本人就离世了。但是受他感召,被他故事感动而不顾传染病危险加入济和的医生护士却越来越多。

实木壁钟一声“咚”,昭示着九点了。

霍岱东揉了揉滋滋作痛的眉心,心里生出一个奇异的想法。以后做个医生吧,只要励暮好了,以后他就做个医生,既能像医生救她那样去救其他人,也好有一身医术,她要是再生病了,他给她治。叫她不用住院,他在家里就能悉心看顾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