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田家人的智慧(第2页)
田润叶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她知道父亲和二爸,这是惦记着在帮自己还人情,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只有自家的亲人才会这么在意自己。她轻声说道:
“贺家的醋味道确实好,平日里他们走街串巷,在原西县叫卖,上次莉莉回县里的时候给我带过来一瓶,拌面条吃特别香。”
“就这么办!”
田福堂一拍大腿,引得邻桌客人侧目。他讪讪地压低了声音:
“明天我就去贺家醋坊,让他们准备好样品。”
一周后,双水村发生了一件大事,县委后勤科的采购车直接开到了贺家醋坊门口,这是村里头一回有公家单位过来采购。常有林激动的手直抖,差点打翻一坛刚酿好的醋。
“符合标准,完全符合标准!”
采购科长在尝过醋后,挑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比我们食堂现在用的醋强多了!”
贺耀宗也搓着手,憨厚的脸上泛着红光,笑着说道:
“都是老法子酿的,可不敢糊弄人。”
田福堂陪伴在一旁,看似无意的说道:
“贺老可不止是酿醋一绝,在教育儿女方面更是厉害,她小女儿女婿都在黄原读大学,尤其是女婿,更是作家,人家可不会砸自己的招牌的。”
这则消息很快传遍了双水村,孙玉亭夫妇俩站在自家窑洞前,远远望着贺家热闹的景象,心里面是五味杂陈。贺凤英拽了拽丈夫的衣角,问道:
“当家的,上次我让你给贺家送去的猪肉,人家到底收没收?你不是偷着摸儿的,给王彩娥那个骚狐狸送去了吧?”
孙玉亭的脸一黑,悻悻的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回道:
“收是收了,可是过后,老贺又让他大闺女秀英送回来一坛更好的五年醋,所以这送了跟没送没啥区别。”
本以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谁知道还有后续。一周后,原西县各村各乡的大喇叭响起了悠扬的广播,开场的背景音是《社员都是向阳花》。
女播音员:全县广大工农兵听众同志们现在播报一条好消息!
男播音员: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的大好形势下,我县设对企业战线又传来喜讯!
女:是啊!石圪节公社大队群众,积极响应“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办起了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贺家传统醋坊!
男:这可不是一般的醋坊!它继承了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酿造手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采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作原料,完全遵照古法,经过“蒸、酵、熏、淋、陈”五大步骤,精心酿制!
女:我们家那口子昨天特意打了一壶,哎呦呦,那味道真是没得说!色泽黑紫透亮,闻着酸香醇厚,吃到嘴里是酸中带甜,绵软回甘,拌个凉菜,吃个饺子,别提多提味儿了!真是给咱贫下中农餐桌上增添了光彩!
男:更重要的是,贺家醋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大队公共积累,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资金,还有效安置了部分农村劳动力,是发展社队企业,建设新农村的优秀典型!
女:同志们,社员同志们!支持贺家醋访,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社队企业!就是在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做贡献!
男:目前,贺家醋坊传统高粱醋已在我县部分供销合作社门市部有售,凭副食本,每月每户可采购一斤。产品质量优良,价格公道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女:听说这醋坊还是咱县里大名鼎鼎的作家,《少年犯》的作者,叶晨同志的亲戚家办的,这可真是文艺战线和农业生产战线双双传来捷报啊!
男女合:原西县人民广播站,本次节目播送完毕,再会!
县广播站那则洋溢着热情与自豪的播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原西线,尤其是双水村荡开层层涟漪,引发了各色各样的反应。
广播响彻全村时,地头歇息的、院里闲坐的村民们都支愣起了耳朵,听完后议论纷纷。
“了不得!贺家的醋都上县广播了!”
“还是田福堂的老小子有眼光,就跟人好了关系!”
“老贺,那小女婿还真是能文能武,写书还能帮衬着自家亲戚。”
“啧,这下,贺家可发达了,公家都来采购。”
“以后买他们家的醋,是不是得排队了?”
“嗨,早知道当初也多去套套近乎啊!”
广播响起时,田福堂正在自家土窑里端着饭碗吃饭,他筷子上夹着的咸菜都忘记了送进嘴,虽然广播里没提到自己的名字,只是提到了石圪节公社大队群众,但是他也感到与有荣焉。
尤其尤其是广播里,明确提到贺家传统促访和叶晨的名字时,他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得意,对着老伴儿说道:
“咋样?这事儿办的敞亮吧?”
贺秀英正和父亲贺耀宗在醋坊里忙活着,听到大喇叭传来的声音,二人手里的活儿都停了下来。贺耀宗愣怔地听着,伸出粗糙的时候,抹了把眼角。贺秀英则兴奋的一拍大腿:
“爹,您听见没?县广播诶,播咱们哩!”
贺秀英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音,贺耀宗重重点了点头,嘴唇嗫嚅着:
“听见了,听见了……这都是托小晨的福,托政策的福啊……”
孙玉亭吃完了午饭,正在院子里抽上一袋烟,广播声清晰入耳。当他听到贺家醋坊和叶晨的名字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
他猛地起身,因为急促一脚踢翻了院子里的鸡食盆子,冲进了窑洞,对坐在炕上的贺凤英嚷嚷道:
“听听!你听听!人家老贺家这下可是彻底攀上高枝了!县里都点名了!瞧瞧你当初办的那叫什么事啊?唉!”
贺凤英狠狠的瞪了丈夫一眼,脸色晦暗,没好气的嘟囔着:
“我当初那是为了谁?谁能想到他们家走了这样的狗屎运?这能怨着我吗?”
县里的广播就好像是一根针,刺破了孙玉亭和贺凤英两口子最后一点侥幸心理。贺凤英越发懊悔当初对贺秀莲的算计和慢待,对于丈夫的埋怨也更甚。
两人再次商议着应该如何弥补当初的裂痕,可是眼见两家差距越拉越大,一种无力感和焦灼感缠绕着他们。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田福堂,他脸上写满了得意。这次借助弟弟的影响力,促成了这件事,其用意是非常深远的。
老狐狸深知就像弟弟说的那样,直接回报显得俗气,而用这种公开的、带有荣誉性质的宣传,既表彰了贺家醋坊,又将叶晨的文学成就与家乡建设联系起来,是在给对方脸上贴金,这比送什么礼都要体面。
而且将贺家醋访作为“发展社队企业,建设新农村的优秀典型”进行宣传,这无疑是他田福堂领导有方的有力证明,能有效的巩固他在双水村乃至石圪节公社的地位和威望。
这次的广而告之,让贺家醋坊声名鹊起,“县广播站表扬过的醋”成了一块金字招牌。不仅本村和邻村的人纷纷来购买,原西县城里的一些居民也都慕名而来,供销社的采购量也增加了。
贺家醋访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副业,而是被视为集体经济的榜样,贺耀宗老汉走在村里,收获的尊敬目光也比以前多得多了……